在这期间千万不要热敷,也不要涂酒精、碘伏,正常洗澡之后用无菌棉球蘸干就可以啦。
极少数情况下,如果脓肿、溃疡的直径超过 3 厘米,超过 12 周还不愈合,同时有腋下淋巴结肿大,就要及时去医院诊治了。
很遗憾,答案是不能。
不过,我们还是能做一些事情,来减轻不良反应对宝宝的影响。
比如,在宝宝本身就得了急性病、有发热的时候,先不要去打疫苗,等好了再去补种。
另外,就是在宝宝打完疫苗之后,不管多忙,一定要留在指定区域观察 30 分钟。这是因为,一些罕见的异常反应(比如过敏性休克),往往就发生在这段时间。
最好不要。
我们以简单地算一笔账:疫苗接种反应对身体的影响只是暂时的,可疫苗对宝宝的保护效果可是持久乃至终生的。
再说,疫苗异常反应的发生风险,要远远小于不打疫苗得病的风险。
就拿百日咳来说,现在的人可能已经没什么概念了。但在以前,百日咳是儿童的常见死因,发病率甚至超过千分之一,而在疫苗普及后,现在已经降至不到十万分之一了。
至于异常反应的发生率,最新报告的数字不到十万分之三,堪比中彩票。就算真的出现异常反应,治疗起来也比真正得病要容易得多。
还有,不少所谓的接种反应,其实属于偶合反应,简单来说就是一种“巧合”。
宝宝本来就容易生病,据国家疾控中心统计, 0~4 岁宝宝的 2 周患病率能达到 17.4 %。也就是说,每两周时间内,几乎每5个宝宝中,就有 1 个会生病。
所以极有可能出现,宝宝打疫苗的时候,刚好处于疾病潜伏期,打完疫苗后才发作,结果让疫苗背了黑锅:

还有的妈妈会说,不是我不想打啊,是我家宝宝对鸡蛋过敏,听说很多疫苗像流感、麻腮风就不能打了。
确实,这些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鸡胚蛋白。但现在随着工艺的提升,疫苗里面鸡胚蛋白的残余量已经微乎其微,几乎不会再引起过敏反应了。
所以,一些有“过敏体质”的宝宝,只要提前跟医生沟通、告知过敏史,经医生同意后,还是可以正常接种各种疫苗的。
总之,接种反应只是疫苗的小小副产品,没有必要因噎废食。只要遵照正常的接种流程和规定,每个宝宝都能享受到疫苗带来的好处。